大红袍大红袍百科大红袍辨别

教你品鉴评审武夷山大红袍(精华)

摘要:武夷岩茶也称功夫茶,除了武夷岩茶的加工很费工,技术性很强外,更主要的是指武夷岩茶的冲泡品饮很讲究,需讲究水质,品茶器具,冲泡程序…

大红袍茶叶的外形粗放,因此要着重追求香气、滋味与耐泡程度。成品以色泽乌润,条索紧结为好,冲泡后汤色以清澈、红亮为好,滋味以浓而醇厚带有清香者为佳。叶底是叶边呈朱红色,叶中为淡绿,叶肉厚软者为上品。
 



品尝大红袍,是个很重要的角色。茶品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口感的质量,好茶配美点,才是至高享受。

选购大红袍茶叶大有讲究,首先要了解所购大红袍其质量标准如何,然后凭借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用“一看、二闻、三摸、四尝”的方法加以鉴别。

大红袍茶叶的品评标准分为匀度、老嫩、条索、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几个方面。



匀度  指大红袍茶叶的外形应大体一致,含梗、片、末少的为质优。
老嫩大红袍茶叶的老嫩是决定品质的基本条件。老嫩程度主要看芽叶比例,叶质老嫩,有无苗锋以及条索的光滑度。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粗老制品,质次之。

条索  大红袍茶叶条索的好坏,也与大红袍的品质有关。要求条索紧实,茶叶以紧结沉实为好,表面粗糙,身骨轻飘的大红袍茶叶质次。

色泽  色泽是看大红袍茶叶的颜色深浅、枯润、明暗、鲜陈、有无光彩,然后看白毫多少。具体要求是,乌嫩油润有光泽质好,枯灰暗褐有杂质的质次。枯黄或暗黄的质次。
汤色  主要从色度,亮度两方面来辨别汤色深浅、明暗、清浊程度。汤色以清澈、明亮为好。汤色暗黄、浑浊、沉淀物较多的为差,倘冲泡后,在茶杯四周能形成一金黄色的“金圈”,更是上品。



滋味 滋味与香气密切相关。香气高的大红袍未必好。茶味的刺激性(也就是浓淡)越强,品质越好。平淡、苦涩的质次。以浓厚爽口,醇正甘和者为上品。凡味淡薄,有焦烟味、粗老味者为下品。
叶底  叶底是指经冲泡后的大红袍茶渣。从叶底可看出大红袍茶叶的老嫩、加工的好坏,发酵的程度,烘炒的程度等。

清香型岩茶与传统型岩茶的差异 清香型岩茶的特点:

香气清鲜,花香中带绿茶的清高鲜爽。滋味甘爽,但带青涩。品种特征明显易鉴别,但岩韵不够突出。汤水橙黄至黄绿色,较淡。叶底鲜活,赏心悦目,但香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该类型适合于刚接触武夷岩茶的新消费者。

传统型岩茶的特点:

香气浓沉厚重(不显清高),杯底香(挂杯香)特好。滋味醇厚、甘活,岩韵强而耐泡,但常带杂味(如闷味、陈味等)而欠清纯。汤色深浓、久泡不易退。叶底无看相,品种特征淡化。茶性更温和、不伤胃。该类型适合于“老茶鬼”。

武夷岩茶的品鉴方法概述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起源于明朝。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上品,外形紧结(不是细嫩)具有部分蜻蜓头状,呈宝色光泽,长短适中,茶身重实。冲泡后其味甘泽而气馥郁,去绿茶之苦,无红茶之涩,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气益清,味久益醇。叶底软亮,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茶汤金黄或橙黄(精茶为深橙黄),清澈艳丽。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俗称“岩石味”。它给人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这是由于茶树地条件好所致。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那样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在儿特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不同品种有各自物有的品种香。香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如能用上洁净的山泉水更佳。品茶时人的身心要放松,避免急燥,更能领略武夷岩茶的内涵意蕴。

品尝方法:用壶泡法和剑泡法,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用杯泡。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浸泡时间。用高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1克茶叶20~25毫升水。

水温:应达初沸89℃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沸水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淋净壶盖后,盖好壶盖。分杯应低斟,可减不茶香飘逸。

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澈艳丽,是否橙黄或深橙黄色,是否三层分明。表面以“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人口,令略水香与闻香是否一致。

二泡:应重点放在茶叶上。茶叶是否醇厚,是否有较明显的基涩味或杂味。茶汤吞下喉后,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香的感觉。

三泡:重点放在体味“韵”字上下功夫。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是否有一种天然韵味,是否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喉之感。武夷岩茶于分讲究“岩骨”,表现为喉韵口感,杯底香(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口饮岩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鉴评武夷岩茶之优劣,张天福教授说:“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是决定茶叶品质最主要因素,香和味有密切的关系。”清代梁章钜早已提出“活、甘、清、香”四字。因武夷岩茶在乌龙系列中是“重味以求香”的品类,不同于安溪茶的“以香而取味”,这是鉴别武夷岩茶的最重要的原则。味有浓淡厚薄,韵有显露程度和持久性长短之分。评武夷岩茶是个细致、多种因素交叉且复杂的工作,仅能作一简要解说。

活:指润滑爽口,而无滞涩感,喉韵清洌。

甘:指回甘时间短而快捷,指程度、部位而言,清爽甘润。

清“指清纯不杂,清快舒适,清丽明亮(指茶汤、叶底)。

香:指茶香高低、长短、锐幽、浓淡而出,饮后有齿颊留芳之感。

浓:指浓而厚醇,无明显苦涩感。

厚: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变,可谓“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韵:指“岩骨花香”中的“岩韵”而言。

持久性:指口腔舒适快感的持久性,而不是苦涩及杂味的持久性。优质茶饭前饮之,饭后尚感有余香。

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专家姚月明(高伋农艺师)指出:品鉴武夷岩茶不是一时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实践体会深

化。有些还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如“韵”即“岩韵”,岩茶之韵味,仅能作概略介绍。

武夷岩茶之品质特征和品尝鉴评方法详解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发源于明末清初,在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茶类。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前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又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

一、 武夷岩茶之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上品,外形紧结(不是细嫩)具有部份蜻蜓头状,呈宝色光泽,长短适中,茶身重实,冲泡后其味甘泽而气馥郁、去绿茶之苦、无红茶之涩,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叶底软亮,叶缘朱红,部份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茶汤金黄或橙黄(精茶为深橙黄),清沏艳丽。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通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而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亦是茶树立地条件好,一般都生长在砾质沙壤的茶园中更为突出。

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一样,以其加花窨制而成的香,是茶青在武夷岩茶特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品种不同有各种特有的品种香,但香气要求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似芝兰之胜。

二、武夷岩茶的鉴评和品尝方法

品尝武夷岩茶最好有一个比较雅静的环境,一套常用的小壶杯等茶具,配上洁净的山泉水更佳。人的身心要放松,避免急匆匆情下品尝,更能领略武夷岩茶的内涵意景。

1、品尝方法:通常有壶泡法和杯泡法两种,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杯泡。浸泡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用高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25毫升水。

水温:应达初沸摄氏98℃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第一次以1分钟,第二次2分钟,第三次3分钟较适宜,优质武夷岩茶可冲泡六次以上。

冲泡方法:应注意沸水高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净盖后盖好,分杯应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

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沏艳丽,橙黄或深橙黄色,水色是否三层分明,以表面有"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入口领略水香与闻香是否一致。

二泡:应重点放在茶味上,茶味是否醇厚,是否有较明显的苦涩味或杂味,茶汤虽吞下而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的感觉。

三泡:应重点放在韵字上下功夫,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有一种天然韵味,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还未想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喉之感,武夷岩茶十分讲究"岩骨"喉韵咀底,杯底香(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品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2、鉴评内容和方法:

鉴评武夷之优劣,清代梁章钜早已提出"活、甘、清、香"四字,因武夷岩茶在乌龙茶系列中是"重味以求香''的品类,不同于安溪茶的"以香而取昧",这是鉴别武夷岩茶的最重要的原则,香有纯与不纯,锐短与幽长、青与熟、重与飘等区别;昧有浓淡厚薄、韵的显露程度和持久性长短之分,鉴评是个细致、多种因素交叉相关而复杂的工作,仅能作一简要解说。

活:系指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韵清洌。

甘:系指回甘时间短而快捷,清爽甘润。

清:系指清纯不杂,清快舒适,清丽明亮(指茶汤、叶底)

香:系指口含茶汤有芬芳馥郁之气,冲鼻而出,饮后有齿颊留芳之感。

浓:系指浓而厚醇,无明显苦涩感。

厚:系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变,可谓"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韵:即指"岩骨花香"中的岩骨而言。

持久性:系指口腔舒适快感的持久性,而不是苦涩及杂味的持久性,优质茶应饭前饮茶,饭后尚感有余香。

武夷岩茶茶质品评

武夷岩茶讲究内质。所以在品评时主要讲究的是香气和滋味两个因子。目前来说,茶质的品评主要是靠个人的感官,因此要有娴熟的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常论定茶叶品质之高下。多由如下几大因子决定:首先是茶师的观感因子,如形状、色泽、滋味、水色及叶底等。其次是茶叶的物理因子。如暗片、青片、黄片、夹杂物之含量和茶叶比重及浮量等。再者是茶叶的化学因子,如灰分、水分、水浸出物,以及香油、单宁、茶素等重要成分之含量及其比例。

优质成品武夷岩茶,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1、形状:须质实量重,条索长短适中。紧致稍细,惟水仙香味种,因属大叶种。条索可略粗,但力求纯净,整齐美观。

2、色泽:色须呈鲜明之绿褐色,俗称之为宝色,条索之表面,且须呈有蛙皮状之小自点,此为揉捻适宜、焙火适度之特点。

3、香气:岩茶为半发醇茶,故须具有绿茶之清香与红茶之熟气,其香气愈强愈佳,且清新幽远者为上品,缺此不能称为佳品。

4、水色:岩茶水色一般呈深橙黄色,清澈鲜丽,且须冲泡至第三、四次而水色仍不变淡者为贵。

5、滋味:岩茶之佳者,入口须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入口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有茶素之苦涩,过后则渐渐生津、甘甜可口。岩茶口质之好坏,几乎全部取决于气味之优劣,韵味之醇淡厚。

6、冲次:通常以能泡冲至五次以上。茶之原有气味仍未变淡者为佳,最佳者“八泡有余香”。

7、叶底:良好之茶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

此外,从外形上看,成品岩茶叶缘可见银朱色;叶片中央之绿色部分,清澈淡绿,略带黄色。即常言的“绿叶红镶边”。

在物理的因子方面,如茶梗黄片、茶末含量,其他夹杂物要达到要求,越少越妙;检验所含水分、水浸出物、香油、单宁、茶素等的含量一定不能超过要求。

以上所提不是一下就能学会,必须经长期实践中去体会深化,有些还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如"韵"字等。本人仅能作概略介绍,应岩茶爱好者认识和品饮鉴评的参考。

传统型的茶:一般表现为细香,清而悠远,似兰香幽幽。清香型的茶:一般表现为飘香,高而清锐,似桂香袅袅。山场好,发酵较重的高档清香型茶,则有浓锐的香气,香高而浓,似果香。清和浓是不对立的。

2015-12-20 19:57

茶可清心

浓香型是指其中的高档茶,清香型和传统型里都有浓香型的。清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中的高档茶传统型+浓香型=传统型中的高档茶

2015-12-20 20:01

只爱正岩

哇!太专业了,好好学习学习!!!!

2015-12-20 23:56

清风

浓香型岩茶是指茶叶经过加工后,香气前体与糖苷分离,成为挥发性的物质,即生成香气。成品茶中已被确认的的香气成分多达700多种。加工工艺越好,香气成分含量就越多,茶叶的香气也就越浓,从而成为浓香型岩茶。
所以无论是清香型岩茶还是传统型岩茶,只要能够加工成浓香型时,该茶叶就是极品中的极品了。
高档的岩茶不会用来烤重火,个人认为是不对的。只要是极品茶,无论是清香还是传统都是每个厂家根据消费者或是客户的需要而进行加工的。

2015-12-22 21:48

只爱正岩

 

嘻嘻

喜欢浓香的传统岩茶!!!

感觉清香的味还是薄些,还比较不耐泡!!!

 

2015-12-22 22:01

乌龙鱼

 

楼上的总结得很好。清香和传统就是这样的感觉。

 

2015-1-2 21:22

圆真

浓香型的茶大家都会喜欢的,至于清香和传统就要看消费者认识岩茶的程度。

2015-1-2 21:46

只爱正岩

 

还是传统的岩茶好,不会腻,喝完后感觉很舒服。

 

2015-1-4 19:30

潇洒岩韵

喜欢传统的,茶汤醇厚,喝完后感觉浑身暖洋洋的,胃也比较舒服

2015-1-12 21:41

simple

慢慢体会中。。。。。。

2015-7-22 01:42

武夷岩茶茶痴

前些日子刚刚接触岩茶的时候,报着新奇、好学的态度来看过此帖,当时看了一头的雾水,什么这样那样的。还真的有点不知所云。现在喝岩茶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再看此帖,发现前辈们总结的还真是到位,简直是真知灼见,我现在也喜欢传统型的中度焙火的重发酵茶,喜欢它的滋味醇厚、甘活,岩韵强而耐泡,汤色深浓、久泡不易退。喜欢它的香气浓沉厚重,杯底香。其实茶文化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是很神圣的,每个人喜好都不同,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一向主张论茶要公平、公正、客观、求实。

2015-7-25 10:56

茶韵沉香

茶韵沉香看来也上道了哟!!!

2015-7-25 12:35

中华阁

2015-11-23 23:17

zhaohuaxh

岩骨花香

2015-2-13 01:31

qyc

保持岩茶特色 学习!

2015-7-26 19:57

光风霁月

同感。

2015-7-27 12:17

秋雨

好茶它终究还是好茶

2015-12-12 11:36

言茶

厉害,大浪淘砂,很久的帖子也被翻出来,大家开卷有益,呵呵

2015-12-12 15:19

天水茶

学习

2015-12-12 18:23

善忆

好帖不会沉哦

2015-12-12 19:54

岩茶专家

认真学习了。

2015-1-12 19:41

waimoya

还是你做版主好
现在有空就多兼顾兼顾
吾等也有收益

2015-3-31 22:46

青花茶痴

学习

2015-6-23 10:44

HUHU123

看了看了

2015-7-16 10:43

六月荷

清香型和传统型岩茶除了焙火高低不同,在初制工艺上,是否也有区别呢?

2015-7-22 13:30

竹影

也有很多人认为在初制工艺上做青中静置和吹风、摇青的时间长短,是评判清香和传统的标准。可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做青工艺是传统的,无论它在做青过程中的怎么变化,只要在精制的时候给处理合适的火功,就决定它是否是清香还是传统。即便做青做重点,但到后期精制时如果给予走水焙,它表现出来还是清香,给予长时间炖火,它表现出来就是传统,所以岩茶清香和传统主要取决于后期的精制工艺,呵呵这个好像是很复杂的问题,程姐也找不到合适的描述方式,所以也请大家来说说
 

2015-7-22 16:43

只爱正岩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不论清香还是传统,岩茶的前期做青基本一致,区别只是后期的精制炖火方式和程度.这与观音的正做和消青是不一样的,是吗?

2015-7-22 18:02

竹影

也问一个问题:只是焙火程度的不同会影响耐泡度吗?

2015-7-24 09:41

东山岩

学习了,也就是说影响清香与传统的划分主要还是最后的培火,决定茶叶基础品质的是做青,摇青,不知道这么理解是否有误?

2015-7-24 11:11

茗远

轻发酵的重焙,
重发酵的轻焙
差别如何?

2015-7-24 11:32

snidt

专业知识,先收藏了!

2015-7-24 15:24

奔奔

影响岩茶耐泡度的因素很多,焙火程度只是影响耐泡度的因素之一.

2015-7-24 23:35

侯总

应该说决定茶叶基础品质的是茶青原料和初制工艺,影响产品是否清香或传统风格的是精制焙火.

2015-7-24 23:40

侯总

轻发酵的重焙,就是传统风格了.因为焙火也是后发酵.
重发酵的轻焙,还是清香型或轻火型的.

2015-7-24 23:42

侯总

看了侯总的解答,对岩茶的制作工艺又多了解了一些.

2015-7-25 06:01

竹影

学习了!!!

2015-7-25 13:48

ccf-tnt

今年的会员肉桂,也是非常耐泡,在轻焙火前提下,是什么因素影响的呢?

2015-7-25 15:28

zanble

既然精制焙火程度决定清香型和传统型,那摇青,做青的不同会有什么不同的体现呢?

2015-7-25 15:30

zanble

茶叶的生长环境、栽培管理、采制气候、初制加工等环节都会明显影响茶叶的耐泡度。
会员茶肉桂如果增加火功后还会更耐泡一些。

2015-7-25 20:28

侯总

谢刘老师指点。

2015-7-25 21:48

zanble

学习。。。。。

2015-9-14 16:53

巴比葫芦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武夷岩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
武夷岩茶大红袍百科
大红袍
三坑两涧肉桂
核心正岩肉桂
水仙茶
武夷名枞
品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