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大红袍百科大红袍文化

走向神坛的茶中之王武夷山大红袍

摘要: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应属青茶,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所有的经典茶著中都有它的绰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记载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歌赋据称,一日不可无茶的乾隆皇帝,曾纳贡半斤大红袍,欣喜万分,品后诗兴大起,发出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应属青茶,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所有的经典茶著中都有它的绰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记载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歌赋……据称,“一日不可无茶”的乾隆皇帝,曾纳贡半斤大红袍,欣喜万分,品后诗兴大起,发出“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骨鲠”之说,当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

我在武夷山几天,每日早晚喝的都是大红袍。大红袍产于武夷山,溪水泡岩茶,一切都是那么原汁原味,再正宗不过了,很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

可是,终于有一天,朋友喝茶时不经意说了一句足以让我瞠目结舌的话:真正的大红袍茶树仅剩下六株,每年产量仅为几十克而已。我们噶的所谓大红袍,都不过是生长气候相同、采摘地点相同、制作工艺相同的武夷岩茶罢了。

一瞬间,仿佛有了一种顶礼膜拜了很久,突然间有人真真切切的告诉你,那是不存在的虚拟,感觉心中的偶像刹那间轰然倒下似的愕然。难不成满街的武夷山大红袍是那“皇帝的新衣”?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朋友陪同我“瞻仰”了那六株大红袍茶树的“鹤发童颜”。

在水帘洞景点那座350年前就已经镌凿着“大红袍”三个字的摩崖石刻下,我们始得一见那传奇的大红袍茶树。曾经参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武夷茶寮里的王小姐,一边为我们泡着茶,一边讲述着大红袍的今昔:“2007年10月,武夷山大红袍350年母树历史上最后20克茶叶,被武夷山市政府专程送往国家博物馆收藏。至此,大红袍母树明令禁止采摘。作为母本,武夷山茶叶研究所根据茶园发展和品种繁育的需要,与大红袍母树保持不变异繁殖获得成功。游客现在看到的大红袍母树,其观赏价值远远大于市场价值。而生长于山谷沟壑间四万亩武夷岩茶,其品质和口感,与母树毫无二致。”

朝圣般的游人,站在崖下仰视着高高在上的那六株大红袍茶树,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

有关大红袍传说的版本很多,无非是和高僧或皇室联系在一起,虽然无从考证却不断被演绎的一段故事,于是,便有了神话,便有了围栏隔断一一即便不隔断让人也无法亲近的景点。物以稀为贵。近年来这几棵母树每年所产茶叶仅在20克左右,拍卖价为20万上下,每克身价高达1万。假如没有那六株母树的尊贵血统,假如没有那最后的绝版收藏,假如没有一浪高过一浪的炒作,买家还会这样趋之若鹜吗?可以断言,绝大多数人此生并没有喝过那已被奉若神明的极品茶,但是,大家认定,这山涧浓荫庇护之下的武夷岩茶,就是武夷山的原产本土大红袍,而那六株母树,不过是橱窗里陈列的非卖品,神龛里的贡品,和过日子的老百姓无关。

暮色之下的武夷山很是清凉。月华初上,四下围拢来的,竟然都是挥之不去的茶香。远处的农家袅袅升腾的氤氲,由浓转淡,渐次弥漫开来,仿佛是一幅吸足了墨汁的宣纸国画;街上的生意人早早将茶具摆放在门口,慢条斯理地喝着,似乎都是些不着急过日子的人家。男人身上的烟草味,和渗透在发问的茶香掺合在一起,让紧挨着坐在一起的女人愈加深吸了几口;女人娴熟的泡茶手法,从指尖溯至眉间,温柔中多了几分淡定从容。蹒跚的孩子,就着妈妈手中的茶盏,喝了小半,另一半则顺着圆圆的小下巴淌到了肚脐间。连跟脚的小狗狗,也仰着脑袋看着主人,伸出舌头咂吧咂吧着嘴,把个小主人漏下来的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

看云喝茶,已是武夷一景。大红袍,传说乃袈裟染红了那六株茶树而得名,而我们看到的,却依旧是漫山遍野,满目葱茏。茶不论贵贱,观赏当故事讲是一回事,居家过日子又是一回事。我突然想到,武夷山人那种宠辱不惊、不疾不徐的心态,是否多少与历练出来的功夫茶的功力有关?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武夷岩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
武夷岩茶大红袍百科
大红袍百科
为什么宋代斗茶是从福建风靡全国? 继唐以后,宋代饮茶之风更加普及,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寻常百姓都爱喝茶,可谓全民嗜茶。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宋朝人的生活十
大红袍
三坑两涧肉桂
核心正岩肉桂
水仙茶
武夷名枞
品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