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大红袍百科大红袍文化

武夷大红袍名丛,弥漫着文化色彩的武夷岩茶珍宝

摘要:武夷大红袍名丛之名,既要雅致,又要与茶关联,委实不易。我猜测,当时在取茶名时,可能得益于文人的指点,否则 只要一说起武夷岩茶中的武夷大红袍名丛,有的茶鬼眼睛就会为之一亮,但聊起来就朦胧了。不须讳言,武夷大红袍名丛确实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东西

武夷大红袍名丛之名,既要雅致,又要与茶关联,委实不易。我猜测,当时在取茶名时,可能得益于文人的指点,否则……

只要一说起武夷岩茶中的武夷大红袍名丛,有的茶鬼眼睛就会为之一亮,但聊起来就朦胧了。不须讳言,武夷大红袍名丛确实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东西。

武夷大红袍名丛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武夷茶原生种“菜茶”的众多后代。有的像潘兄小矮,有的似姚明挑高,有的如杨贵妃雍容,有的若林黛玉纤弱……其中原因就是有性繁殖带来的变异。中外茶界专家,将它们统称作“武夷变种”,并载入茶著。

“武夷变种”变了多少后代?武夷老辈茶人说有上千种,民国后期林馥泉先生经过深入访问,只列出280号。其概念很复杂,即280号茶名中包括武夷大红袍名丛、单丛、花名三个类:武夷大红袍名丛是有茶树及有成品茶的,如白鸡冠、瓜子金、雀舌等;单丛是指只有单株茶树及制出的成品茶;花名是指制出的成品茶,滋味、香气等方面独特,而又无特定茶树,如“夜来香”、“满山香”之类。

如此繁多的武夷大红袍名丛、单丛、花名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岩茶辉煌时期,厂家、茶客遴选和编撰出来的。绝大多数名符其实,有的则是杜撰出来的。反正有人敢标新、提价,有人则愿尝新、挨宰,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奢侈品大概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吧。

在那远去的清代中后期和民国初时,岩茶相当走红。其时量少、价高,有的上品几乎与白银、黄金等价。茶家们别出心裁出奇招、想点子,选武夷大红袍名丛、挑单株、取花名,以谋更大利益。

“此茶长于岩崖中,少见天日,名不见天,味特殊。”那有钱的闽南、广东茶客心领神会,应曰:“没要紧!”价格上升了。“这是水金鱼,靠这涓涓泉水滋润,味清雅、似腊梅……”那追求享受的南洋客极为兴奋:“这几株茶我包了!”派员监视采制,悉数取走精茶和茶梗。时称此种买茶为“指株认购”。价由卖家开,没商量。凡此不一而足。不过那时的上流饮君品茶功夫确实高深,舌尖上的岩茶,辨别得精致入微,忽悠不了。

转回来,还是说那些茶名。平心而论,取这么多雅致清丽、富寓文采的芳名,确实不易。你看那280个茶名中,带“香”的有13个,如正瑞香、金丁香等;带“白”字有14个,如白玉簪、白雪梨等;茶系仙草,带“草”字也有8个,如忘忧草、金钱草等。还有那东篱菊、隐士笔、莲花盏、絮柳条等等。无粗俗句、平庸词。比之有些地方的兽目茶、老婆茶、蝇茶、马茶叫法雅多了。

我猜测,当时在取茶名时,可能得益于文人的指点,否则……你看,当时把那个特迟发芽的茶,喻之为“不知春”,而有的地方则被讥之为“聋子茶”;把香气特高的茶,美其名“满山香”“千里香”,有个地方把高香茶,叫“吓煞人香”,方言“吓死人”,好在受了贿赂的康熙皇帝将它改了个 “碧螺春” 雅号,从此名度日高,广受赞赏。

武夷大红袍名丛之名,既要雅致,又要与茶关联,委实不易。据传当时也出现仿冒。那时好像没有商标法,也没什么注册这类手段,无法维权。首创者便在原先所取的茶名前面加个“正”字,如正萱草、正松萝、正玛瑙等。粗略一算,280个茶名中就有36个,以维护自身利益,仿冒者只得自行请高人取名。

武夷大红袍名丛的奇闻异事还很多,这就是文化内涵。

想不到这等有文化的武夷大红袍名丛,其名字却被人搞错了,把她写成“名枞”。经查几部字典,“枞”字注释为柳松、松树,还有姓氏、县名,均与茶不沾边。“名枞”实在无法代替“武夷大红袍名丛”,请改正吧!

武夷大红袍名丛,弥漫着文化色彩的武夷岩茶珍宝,我们当珍重之。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武夷岩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
武夷岩茶大红袍百科
大红袍百科
为什么宋代斗茶是从福建风靡全国? 继唐以后,宋代饮茶之风更加普及,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寻常百姓都爱喝茶,可谓全民嗜茶。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宋朝人的生活十
大红袍
三坑两涧肉桂
核心正岩肉桂
水仙茶
武夷名枞
品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