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网站标签: 武夷星 水仙 肉桂 大红袍
当前位置:大红袍 > 大红袍资讯中心 > 大红袍知识 >
大红袍分类
大红袍推荐
热点文章

小话茶道

2012-02-09 21:29 责任编辑: 点击:
摘要:“茶道”这个词从唐代开始使用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各种工具书中均没有此词条。 茶道起源于中国。唐代就已有关于“茶道”一词的记载。如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封氏闻见记》中也有“又因鸿渐之论,广润

         “茶道”这个词从唐代开始使用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各种工具书中均没有此词条。
    茶道起源于中国。唐代就已有关于“茶道”一词的记载。如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封氏闻见记》中也有“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的语句。可见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封氏闻见记》的记载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宾主品茗赏景,各抒胸襟。例如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就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尤喜武夷山大红袍和岩茶。
    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仪程都已很有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人们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朝时颇为嗜茶的宋徽宗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的同时,还与寺院交流了茶宴仪程,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从此,茶道在日本日渐广大,但在中国却有日渐衰落的趋势。明代末年的小品文学家张岱在他写的一篇题为《与胡季望》的短文里说得十分明白:“金陵闵文水死后,茶之道绝矣。绍兴惟鲁云谷略晓其意。”“盖做茶之法,俟风日清美。茶须旋采,抽筋摘叶,急不待时。武火杀青,文火炒熟。穷日之力,多则半斤,少则四两。一锅一小锡罐盛之,煮水尝试,其香味一样,则合成一瓶。如一锅焦臭,则不可掺和,倘杂一片,则全瓮败坏矣。瑞草雪芽,其托胎具在于此。”另外,张岱在《茶史序》中,对闵文水先生的精饮事,还提到两点:一是茶室,要“幽窗净几,荆溪壶及成,宣窑瓷瓯十余具,皆精绝”;二是“舍间取水,必俟惠山人静夜分涸其中,淘洗数次,至黎明,涓流始满,载以大瓮,藉以文石。舟非风则勿行。水体不劳,水性不熟,故与他泉特异”。用这水冲泡武夷山岩茶才能冲泡出大红袍独特的岩韵。

  中国的茶道精神历来有不同的提法。因为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这就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茶文化的复兴,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

   台湾的范增平先生在1985年提出中国“茶艺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俭、静、洁。”范先生的茶艺的根本精神,就是茶道,也就是上述的茶德。1982年,台湾的国学大师林荆南教授将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其具体解释如下:
   美——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所谓物,是茶之所属,诸如品茶的环境、器具,都必须美观调和。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遑信茶德。
   健——健康是治茶的大本。茶叶必精选,劣茶不宜用,变质不可饮;不洁的水不可用,水温要讲究,冲和注均须把握时间。治茶当事人,本身必健康,轻如风邪感冒,亦不可泡茶待客,权宜之法,只好由第三者代劳。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问的。推广饮茶,应该从家庭式开始,拜茶之赐,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一国健康,渐到全体人类健康;茶,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
   性——养性是茶的妙用,人之性与茶之性相近,却因为人类受生活环境所污染,于是性天积垢与日俱加,而失去其本善;好在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的灌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所以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尖,涤除积垢,还其本来性善,发挥茶功,葆命延所,持之有恒,可以参悟禅理,得天地清和之气为已用,释氏所称彼岸,可求于明窗净几之一壶中。      伦——明伦是儒家至宝,系中国五千年文化于不坠。茶之功用,是敦睦耸关系的津梁: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居家,子媳奉茶汤以事父母;夫唱妇随,时为伉俪饮;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来,以茶联欢。今举茶为饮,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谊、君敬、臣忠),则茶有全天下义的功用,不是任何事物可以替代的。
   此外,台湾的周渝先生近年来也提出“正、静、清、圆”四字作为中国茶道精神的代表。

  大陆方面,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了《茶文化浅议》一文,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庄教授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具体内容为: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1990年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了《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文中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 四字来表述: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还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两位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以上各家对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的归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精神还是接近的,特别是清、静、和、美等是符合中国茶道的精神和茶艺的特点。

     中国人认为“道”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剑有剑道,香有香道,花有花道。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如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中国的佛教也有“道由心悟”一说,如果一定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茶道”似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感受,万般美妙。

 

版权声明: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自www.dhpao.com(大红袍茶叶门户网)。如果大红袍茶叶门户网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予与处理。欢迎加入武夷山大红袍岩茶500人QQ群③:5919079,群内有来自武夷山专业人员为您服务,保证相关大红袍的茶叶知识有问必答。

上一篇:武夷山胜景与摄影   下一篇:初识大红袍
订购热线(免长途费) 138-593-66756

新手指南

如何支付

配送方式

服务保障

帮助中心

大红袍商城送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