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大红袍百科属于什么茶

走进慧苑寺读懂武夷岩茶之大红袍

摘要:山居偏隅茶为邻 在武夷山水帘洞和大红袍两点之间,有一处古刹闹中取静,每日唯有清泉、素斋相伴,在这里生活便是悟道,吃茶去。 慧苑寺,又名法华寺,始建于宋,位于武夷山三坑两涧的慧苑坑。同时,这里也是景区管委会今年推出的岩骨花香慢游路线的途中一点

山居偏隅茶为邻

在武夷山水帘洞和大红袍两点之间,有一处古刹“闹中取静”,每日唯有清泉、素斋相伴,在这里生活便是悟道,吃茶去。

慧苑寺,又名法华寺,始建于宋,位于武夷山“三坑两涧”的慧苑坑。同时,这里也是景区管委会今年推出的“岩骨花香”慢游路线的途中一点。通常有两条路线可以到达,一条从水帘洞景区入口进来,沿途可欣赏天车架、鹰嘴岩,路程相对较短;另一条由大红袍景区方向,走流香涧、清凉峡进入。慧苑寺处在岩骨花香路线的中间,恰是景区中心的中心,其大殿外的一幅对联“涧绕流香心洗涤,峰擎玉柱佛庄严”写的便是寺院周边的美景。

慧苑寺是一处禅寺,面积很小,只有天心永乐禅寺大雄宝殿一般大,却是领略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一处宝地。寺院的外墙画有道教的八卦图。在慧苑寺旁边的岩壁上有一处山洞,朱熹曾经在此闭关。寺院的内部亦别有精巧,民居院落布局门厅是儒家风格,正殿弥漫的是佛家氛围,经阁则含道家韵味。

踱至寺中,殿内抱柱的一幅楹联“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出自朱熹笔下。游人至此大多会把它当成对古寺清幽、广结茶缘的描写。其实,此联另有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朱熹在慧苑寺静修,夜闻茶香,循香找到隔壁,遇到月夜煮茶的郑氏茶人郑灵竹,两人十分投缘,结为至交,遂题此联,而“竹”所指即是郑灵竹。郑灵竹曾是慧苑制茶第一人,朱熹在寺中读书,品郑公煮茶,题匾“静我神”,一度悬挂南庑门额。相传朱熹病逝后,郑公大哀,于慧苑寺内写一匾“静我灵”以寄托对逝友的哀思。

以茶结缘的传说透着浓浓的人情味,时隔千年,慧苑寺的人情味仍是游客来此最深的印象。慧苑寺与天心禅寺渊源很深,寺中天喜师傅十分随和,常笑说,寺里有一老一小两和尚,小和尚就是自己。他们都来自天心禅寺。

慧苑寺相对偏僻,规模又远不及天心禅寺,香客自然少很多。时下人气颇旺的慧苑寺是天喜师傅苦苦经营后的结果。寺中设施目前已臻齐全,老和尚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种的蔬菜做起斋饭来比武夷山当地的菜肴更加爽口,后院的斋堂每天因此坐满了人。

斋堂的热闹分减了世人对寺庙的距离感,寺庙的禅味却未消减半分。来过斋堂的人一定都注意到了这幅对联:“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万偈不如吃茶去”,横批“吃茶去”,这是当代佛学家赵朴初《茶禅》一诗的诗句,写出了茶与出家人的关系,茶能助禅。在慧苑寺的斋堂,少不了的就是吃茶。

慧苑寺是个结缘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朱熹和郑灵竹的佳话,每天还来来往往许多老面孔、新面孔。如果来到慧苑寺,就请坐下喝杯茶,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很可能就和武夷山、慧苑寺结下不解之缘。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武夷岩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
武夷岩茶大红袍百科
大红袍百科
解读武夷岩茶大红袍——新手篇 大红袍半发酵茶叶属于乌龙茶当中的一类。市场上的大红袍不论是正宗的还是冒牌的都并存参杂着。很多买家都在购买当中被卖家忽悠或者
大红袍
三坑两涧肉桂
核心正岩肉桂
水仙茶
武夷名枞
品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