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国在肉桂 土国在简介 走进土国在 土国在名称之考 “土国在”,“土匪寨” 更多肉桂茶
大红袍
三坑两涧肉桂
核心正岩肉桂
水仙茶
武夷名枞
品种茶
武夷岩茶百科
武夷肉桂精彩文章

土国在简介

武夷山里有个“土国在”,位于天心永乐禅寺东面。

明万历初,道人程常静(始阳)建吕仙亭,会仙楼三间,因石为龛,以安仙像,以祀玉皇诸仙。傍边还修云水楼,楼傍夹蜗,为静环室,炊饮处为飞霞岩。浦城司丞吴中立(号景山)遇访始阳道人,并隐居于此地。

为什么叫“土国在”?有些什么玄机?一同去的朋友阿乔写了篇好文章,他可是学富五车,满腹经伦,就把他的游记拿来以享。

阿乔写的游记:

秋色飒飒,寒露过后,中秋节之后的高温天气,总算冷却了。数日骤冷,几番秋露下来,桂花耐不住这刺激,在枝叶之间挤爆出来,浓郁的桂花香满处都是…

周末,乐得美人相约,午后从武夷山主路口乘车往天心永乐禅寺。沿途经桂林,桂花扑口鼻而来,直入心脾。入得寺庙,另一美女早已在候。

从永乐禅寺往东出,有一路径可往杜辖岩。初始似在土石中踩踏而出,周遭草木咸长,像儿时砍柴禾、采野果时常走的路,斜坡处,有人用手臂粗木棍横插,挡住雨水冲刷下来的泥石,形成阶步。行进百米,石壁裸露,秋风中落下的松针,一簇簇弯成马尾丝摆满坡壁,好似龙须细面,已成灰色。回首望去,远处土国在在蒙灰色的天空下,依然昂头向东,土国在下,五座巨岩,似群象踽踽在行,五马奔槽之势,朝圣而来。这就是著名的马头岩。永乐禅寺的金顶在灰朦朦的山峰和暗绿的树林中很是起眼,间或可见白墙。

行至二三里,两岩之间有一壑敞然,现已成茶园,各类药草、异卉长满四野。右侧岩下,一旧石墙睹在眼前,并无它路可进,靠近岩角有一石门,额题“土国在”,上款有康熙五十七年字样。进得门去,岩顶斜覆而出,轩敞若然,有古构遗迹。岩壁上有十数方孔,乃架构木梁所凿,旧构约可分二进二层,悬崖崁空,风雨不侵。就地凿有石槽、石臼、石储仓等。

杜辖岩,原称杜葛岩。相传古时有杜氏、葛氏隐居于此,于绝壁之处垒石为门,入径绝幽。又传为姓杜名葛者,尝纠乡兵于此,以御乡寇。名杜葛寨。古筑寨子久废矣,惟岩下壑旁半堵断墙疑为后筑又弃,苍凉间可见兴废。秋风起,崖壁上满是枯藤,如铁丝网般捆裹着作为屋顶的峰岩。岩宇下廊郭往东南转去,藤刺障路,绕道前行,远不半舍,一沟壑将去路断开,对过方石整砌一墙,中开一门,石墙两侧皆临壑,无可上。沟壑间有人以一前臂粗木棍架其上,权当度引。手扶头顶岩崖,脚下战兢,缓缓移度而过,至石门下,仅数十公分斜面勉强立足,门栏犹在齐胸之上。门下石墙缝中,插几根细木棍,为攀者垫脚之用,门侧缝中绑一细棕绳,为过往者援手。颇费周折,不忍让同伴再过,只二人上得石门,不数步,又有一门,上题“不二门”款下“和升”字样,应是昔修道之人,不可考。岩覆之下,有石龛、蜗室、石几凳、石棋枰;沿回岩穴间,辄有青藤、绿蒲、方竹之属,堪以憩息修养。岩廊尽处,又立一石墙,上部已断垲。墙厚约半米,仅余一人多高,双手攀上,用劲撑起,下临无地。人兽皆不可至。如是返回,还有同伴在下室。又至石门处,盘度良久,始得返焉。

明万历初,道人程常静(始阳)建吕仙亭于此,因石为龛,以安仙像;又建会仙楼三间,以祀玉皇诸仙。傍修云水楼,楼傍夹蜗为静环室,炊饮处曰飞霞岩。其时,浦城司丞吴中立(号景山)遇访始阳道人,并隐居于此地,勒“景阳洞天”于岩壁,易葛为辖,称“杜辖岩”,谓路径幽曲,杜绝车辖之意;吴氏隐居以来,尘累日消,恬淡日就,怡神以境养,冠其居所为“养恬庵”。其境竹树交阴,流水汪汪,桃花万树,茶可成林。万历四十四年,徐霞客游武夷山时,曾历此地。其日记载:“…闻堵阁寨颇奇,道者指余仍旧路,越山可至。余出石门,爱坞溪之胜,误走赤石道。途人指从此度小桥而南,亦可往,从之。登山,入一隘,两山夹之,内有岩有室,额题乃“杜辖岩”,土人讹为“睹阁”耳。再入又得一岩,有曲槛悬楼,望赤石街甚近…”徐霞客误听“杜葛”为“睹阁”,见额题“杜辖岩”,以为“土人”讹传,乃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是石门中额“土国在”,应为“杜葛寨”之谐。亦恐后人,以为此寨,在诸峰之外,萧然车马绝,鸡犬亦成仙,自在成一土国也?流水落花今去也,白云过此仍驻足,遗坑草乱长,一片苍凉之地,掩映着昔道人雅士所宜清修之静居也。

土国在肉桂的山场欣赏

天心永乐禅寺,当代著名茶人骆少君的石刻。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兼《中国茶叶加工》杂志主编。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长期从事茶叶生化、品质检定及加工的研究,留学归国后积极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创建了我国茶叶香气化学实验室,先后在日本、美国等国学术会议及学刊上发表了30余篇研究报告,填补了我国茶叶香气化学及茶用香花化学研究的空白,进入了世界风味化学研究的最新领域

天心永乐禅寺的碑文

天心永乐禅寺的舍利塔

通往土国在的野道,下面就是马头岩

走在小道可以看到下面呈五马奔槽之势的马头岩

顺着野道继续前行,看到了著名的大坑口

土国在门口的肉桂茶园

看着石刻上的土国在三个字是不是突然觉得土匪也很有文化,也很有理想。土匪寨可以写成土国在,真实底蕴深厚!哈哈

这就是土国在肉桂的核心产地了

土国在南侧有一个天然的大石坡,正好可以做土匪的栖身之所,冬天可以避风,夏天可以避暑,坡上还有泉水顺坡而下,滋润茶树的同时,还可以为栖息在此的土匪们提供饮用水源,土匪们可真会挑地方。

这就是坡下土匪凿出来的做饭的灶坑

没错,款款而来的美女就是压寨夫人了……

石坡下的老石墙

土国在石坡下茶园风光

地方还真不小

这就是我们卖的土国在肉桂的茶树

已经5年没修剪没施肥了,人为自然野化,这样茶叶的内质才丰富

石坡对面的断崖是天然的堡垒

这就是牛栏坑所谓的牛背了

顺着这个隐蔽的小道下去,是土匪首领防备外面人攻进来之后的专用藏身之处。

土国在走到头就是悬崖了,下面就是著名的牛栏坑

土国在茶园图

这就是著名的大坑口

土国在——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

号称资深导游的您如果看到“土国在"三字,你会跟客人怎么解说?

武夷山有许多美丽的摩崖石刻,可以说是星罗棋布,林琅满目,精彩纷呈,犹如字画上的一枚枚印章,钤印在峭壁之上;在众多的摩崖石刻中,字体最大的是谢上箴的"镜台“二字,字数最多的是双**的”刘员遇“题刻,海拔最高的石刻是三仰峰观音洞林培的“武夷最高处”,距地面最高的是樊献科的“仙蜕”二字,约20米,难度最大的应该是卧龙潭沈涵的“飞翠流霞”和杨育秀的题刻,留下石刻最多的是明万历年间的陈省,达30多处,他的“十几朵云”就变幻无穷,每一朵都值得你驻足欣赏;“到此一游”谁留下最多呢?暂时保密。全山400多方石刻,那哪一幅最美呢?这看个人的喜好了,我喜欢这几幅“镜台、第一山、修身为本“,最喜欢的还是”真山水“这幅;全山那一方印章最美呢?当数“水光石”,她恰到好处地镶嵌在大王峰和玉女峰这幅最美的自然山水画中。

每一幅摩崖石刻都是应景而生,但有几幅却让人费解,如”明徐中行题刻,在他的二首诗的中间冒出一句“崇安朱明府邀宿天游一首”,不知何意?当时是“老朱家”的天下,谁敢叫“朱明”,也不怕犯忌;写天游的诗应该刻在天游,怎么刻在一曲水光石?如果谁见到徐中行替我问问,在此谢过。还有“修身为本”上面的“秀”字,据说还有个“水”字,是“秀水”二字,这个“水”的消失,是自然风化?还是人为损坏?不管是人为还是自然,我想可能是边上的水太美了,有此美丽的九曲溪相伴,这个“水”自然也就觉得多余了,去掉这个“水”留下一个“秀”字,使得这个“秀”与周围的山水变得更有韵味了。

更让人费解的是杜葛寨(杜辖寨)石门上方的“土国在”三字,至今还争议不断,目前普遍认为“土国在”是“杜葛寨(杜辖寨)”的谐音,如果你到实地考察,就会发现“土国在”这三个字非"野人”命名,所以“野人”也就无法理解土国在的意思;杜葛寨或杜辖寨这二种叫法在清董天工《武夷山志》(1751年)可查到出处,说法一:相传以前有杜、葛二姓隐居在此,建立山寨,又传名叫杜葛之人聚乡兵于此,以御土匪,亦名杜葛寨。说法二:由明吴中立(隆庆五年进士)命名,从他的《养恬庵记》中可以看出起“杜辖寨”为何意,“岩壁周遭若城郭,扃固邃密,仅启一窦,不容车马往来,故称”杜辖“,并镌刻“景阳洞天”于寨内岩壁上;”土国在“三字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镌刻,董志于1751年编写,不知为何没有记载”土国在“?难道董公没来过杜辖寨?

那“土国在”为何意呢?个人浅见:“土国在”意思为“(武夷山)平原之国在此”或“(武夷山)在此有个平原之国”;也许大家会问,武夷山明明是山区,又不是平原,怎么会是“平原之国”呢?到过杜辖寨的朋友是否注意到进入土国在石门里面有一大片平地,现已种茶,茶农说这里曾经是寨主的跑马场(无从考证),据《周礼.地官.掌节》记载:”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我想当时的人在此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寨主俨然成一国之君,是否也梦想过过中原国君的瘾,因而依意愿和山寨地形命名为“土国在”,里面还有一个“不二门”,虽然没有记载建造日期,我想应和土国在同期镌刻,目前对不二门的解释是:“过了这个门就没有第二个门了”;《论语》有“不贰过”,佛家有“不二法门”,如果是佛家镌刻的“不二门”那意义就深远了,是否还可认为:“俺(寨主)是说一不二的”。这些是本人愚见,为武夷山茶余饭后多一个话题,欢迎探讨。

“土国在”,“土匪寨”?

看见这三个字,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写错字了么?”

朋友说要带我们去看土匪窝,还笑着问“敢不敢去?”“哈哈,我有什么不敢的!”我也笑笑,当时的脸上,或许也带了点匪气的吧。

再望几眼脚下山谷的茶树,我们继续往前。

朋友讲过,他的爷爷以前在一个大山洞里住了很久。我还偷偷的以为是他的爷爷是土匪呢!只是,我没敢问出来。

“以前那里是土匪窝,解放后土匪被赶跑了,我爷爷就在土匪窝住了。因为他的茶园在那里啊。那里可以住好多人的,还可以养一些牲口。有两层的,楼上楼下,还可以放茶。

又说是山洞,怎么会那么大呢。我们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里很少人知道,就是武夷山人,也未必能找得到路进来。我会带一些朋友来参观,他们都说,这里风景不错,清净优美。”

路上的山崖上是汩汩流淌的山泉,汇集于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小石坑了,上面漂浮着一只木碗。“古董!”我那年轻的侄子喊了一声,“想的美啊,就想着发财啊你?”我轻轻笑着回应到,朋友也笑了,“那是我和工人们喝水的木碗。是我放进去的,几年前的碗。”“这水可以喝吗?”我停住了,泉水倒是很清澈的。“是啊,我的肚子是热的,我不怕生冷的东西,我什么都能吃的!”朋友还是呵呵的笑着。“我也试试,”我俯下身,用手捧了一口泉水,真的很甘甜爽口!

七弯八转走了一段路,突然的,眼前出现一个大峡谷。入口处有一个山门,是用石头刻的。两边是山崖,一边是可以遮风避雨的敞开式山洞,中间是一大片的茶园。

我们走近一看,石门上刻着“土國在”三个大字,旁边还有一些小字,那是建造的年月和人物吧。“为什么是‘土國在’呢?不是寨子的寨么?难道土匪不识字?”我们左右端详,没有可能吧?武夷山的土匪就算不识字,刻字的人,也该识得字的吧,也许,是特别有文化的土匪住在这里呢?这字,有它特殊的意义罢?”

“我也不知道,是当时的土匪手里就有的石门,听老一辈人说,一直就是这些字。你看这里,还有当年我爷爷他们刻下的字,‘景阳洞天’我把茶厂取名为景岩茶厂,注册商标为‘夷胜牌’也是觉得这里风景不错因而得名的。”朋友看着我们和他那些茶树,我看着他,又看看那石门和山谷。这里有石刻的米舂、牲口的食槽、简易的石桌石凳。山洞上方一排方形小洞,那是当年用来搭架子铺楼板做二楼的,后来所有的都拆掉了,一切回复于当初的摸样。

想象着当年的土匪,住在这里,俨然是一个自在的小国了,什么都不缺。“土國,土國,人在國在么?还是,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小国,山高皇帝远啊。这个‘在’,该是自在的“在”罢?”

“土國在”,“土國在”,想着想着,拿着相机的我兀自嘿嘿笑了。常常幻想着有朝一日,我也可以拥有一处依山傍水清静优美的处所。或许,有这念头的人,绝不仅仅是我,要不,当年那些土匪,也不会只为了打家劫舍跑到这里来吧?

闪过一丝诡异的念头,如果我也能把这山子占了下来多好!于是不做声,只是悄悄地坏笑。当时我的笑容,没准真的有些匪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