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大红袍百科大红袍文化

张三茶山房——一场不期而遇的武夷岩茶雅集

摘要:武夷山的深秋弥漫的是岩茶焙火的香气,在鼻端不断回旋。一年未见的院长与同修就相会在这个山灵毓秀的地方。寻茶、品茶、会友,在这个稀疏平常的日子增添了些岩茶的味道,足以回忆半生。 初到武夷的下午,吃完饭便散步去喝茶的地方。兰汤村的溪边还留着我三年

武夷山的深秋弥漫的是岩茶焙火的香气,在鼻端不断回旋。一年未见的院长与同修就相会在这个山灵毓秀的地方。寻茶、品茶、会友,在这个稀疏平常的日子增添了些岩茶的味道,足以回忆半生。

初到武夷的下午,吃完饭便散步去喝茶的地方。兰汤村的溪边还留着我三年前带师妹去打水漂的记忆,再来伊人已去远方,而我也找不回漫游岩骨花香栈道时让我记忆中流香涧的花香。

沿着小径而上,未到地点,便传来声声犬吠。沿着一人高的茶树,来到张三茶山房,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有趣,纷纷开起玩笑。山房外的老枞水仙在角落里偷偷的开了一朵花,散发着阵阵的幽香。莫名的就在猜起这么有趣名字的老师该是怎么样的?能喝到和他一样的茶吗?

一如我的想象,张三茶山房是一个有趣的地方。焙间里写着“焙火将茶的光彩升至极致”。不曾喝过他的岩茶,也许无法体会,但是当你喝到茶,再听听讲解的时候,脑海里就不断浮现这句话。岩茶离不开的是手上,是火上的功夫。

在书院同修们的请求下,张三老师为我们细细的讲解了岩茶的制作工艺。印象深刻的是岩茶的香气会在做青的时候渐渐呈现,如果做茶的师傅喜欢这个味道,那么就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锁香,杀青,之后的精制的过程中,茶会一直保留这种香型。而焙火则是去除杂质和水份,提高香气和茶汤的醇厚程度。茶之一字可解为人在草木间,岩茶的制作其实就是人与自然与草木与火的沟通交流。

茶山房处处有喝茶的位置,用小瓦罐种植着一些不知道从哪个山头挖来的植物,陈放在各个角落,朴素而生机黯然。沿着“呜吱唔吱”的木梯而上,是几架放满书籍的竹柜子,分外有着岁月的味道。

宽阔的榻榻米茶室陈列两张老门板的茶桌,铺着宣纸写的书法,简单,舒适。昏黄的灯光透过宽大的玻璃,衬着窗外盛放的老枞茶花,心也就在这里慢慢地放下了。

院长说,素处以默的茶会来的有点意外,酒兴正酣时,老师们说要举办一个茶会雅集。临时点名开始策划雅集,楼上楼下的闲逛,在书法上看见素处以默,莫名的喜欢这个词,总觉得此中有深意,带着我暂时无法参透的意思,也许是人生的阅历差也许是我茶喝的还不够多。

素处以默的茶会以一曲古琴开始,静坐,入席,止语,品茗。静坐,止语,把心放在茶里,才能更好的喝茶。

茶会的小奢侈,以侣年的百年老枞水仙开场。退火—年后的水仙少了火气,香气更加悠扬。茶汤清澈,透亮,在杯沿隐隐泛着金边,如油一般缓缓注入杯中,散发着悠悠的香气。轻啜一口,让茶汤在口腔里回荡,生津,不断持续。至今回味起来仍有种凌波仙子御水而来的清新感。

汲水,候汤,粗糙的陶瓮里装着清冽的山泉水,竹制的水舀缓缓倾倒。听着水声,等待的时候聊聊茶,听听琴,真真是“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回首看照片,七鱼姐姐镜头里的明瑞,优雅端庄,就连跪坐着的姿势都透出宁静的味道。

鬼洞肉桂,干茶香气有着淡淡的火气,醒茶摇香后扑面而来的香气让人沉迷,融合着花香蜜香苔藓香扑鼻而来,张扬而个性十足。前五泡的茶汤香气张扬外放,像极了年轻的小伙子急于表现自己。第六泡的茶汤慢慢的开始转化内敛而沉于水中。第八泡后,茶汤香气,口感更加深沉,感觉是人生的一场顿悟,从而走向内心的修养。

稍作小憩,是院长的一首《忆故人》古琴曲。《忆故人》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犹如在空旷的殿堂里、钟鼓木鱼声中的一种静谧、一种思念。“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只有当心境极为淡泊、虚静的时候,才能可能对大自然最神奇而又最微妙的动人之美,有—种会心的感受与体悟。素处以默的茶是肉桂,却有着水仙的香气,肉桂的古韵,口腔里回蕩的是那年流香涧的香气。仿佛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又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素处以默喝到六泡,开始聊茶,“谈人生”。一场茶会,一款茶,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晤。这一场茶会,让你仿佛能感觉到一种升华与一种包容,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位谦谦君子,温文尔雅。

或许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升华,学习茶在揉捻中展现自我,在焙火中去除杂质,升华自身,在岁月中沉淀自己,直到转化成为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武夷岩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
武夷岩茶大红袍百科
大红袍百科
为什么宋代斗茶是从福建风靡全国? 继唐以后,宋代饮茶之风更加普及,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寻常百姓都爱喝茶,可谓全民嗜茶。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宋朝人的生活十
大红袍
三坑两涧肉桂
核心正岩肉桂
水仙茶
武夷名枞
品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