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大红袍百科大红袍文化

向茶问人生

摘要: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开始,武夷山的茶已备受文人士大夫们的推崇,并赋予极高的尊荣身份,这在人类的审美视角和对环境意识习惯的范围中绝不是多见的。到了宋代,一般表现为生命的秘密在茶氛围里的溶解,而元朝更因为作为宫廷最重要的御用茶的地位而对之尊

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开始,武夷山的茶已备受文人士大夫们的推崇,并赋予极高的尊荣身份,这在人类的审美视角和对环境意识习惯的范围中绝不是多见的。到了宋代,一般表现为生命的秘密在茶氛围里的溶解,而元朝更因为作为宫廷最重要的御用茶的地位而对之尊崇有加,这就使武夷岩茶从人们心理上的景仰而走向生活中的至尊。

在关于茶的记载里,只要信手拈来你就可以得出武夷山茶在宋时的翘楚地位。范仲淹的《斗茶歌》说武夷山茶让“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了,我想这就不仅仅是洛阳纸贵的程度,但范先生找不到“溪边奇茗冠天下”的理由,只好归结为“武夷仙人自古载”。类似的“仙话”还包括唐朝的徐夤、元朝的杜本。宋代的苏东坡也没有发现“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的秘密所在,于是写了一篇著名的《叶嘉传》,用拟人的手法把武夷茶捧为“圣人”。陆游在细细品味后,除了留下“建溪官茶天下绝”这样苍白无力的赞扬诗句外,怎么也难以施展他的诗才了。聪明的朱熹则企图在亲自携篓采栽、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神奇,但到底也只有“一啜夜心寒”拘感受,却同样未能找到“茶心”的真谛。

到了元代,朝廷在武夷山九曲溪畔——也就是现今的御茶园遗址——设烘焙局,开始由皇家辟园监制,从此武夷山茶进入了御用生涯。这个时代,武夷山茶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产量,但还不能满足蒙古王朝王公贵族们的饮用,所以明令严禁外运,而专供朝廷御用,可见皇家嗜好到了何等程度。元朝廷的柱石耶律楚材长年在外征战,因“积年不啜建溪茶”,竟然“心窍黄尘塞五车”。

明朝更因武夷山天心寺的寺院禅茶被永乐帝赐封为大红袍,而声振宇内。这座寺院也因茶而兴,明成祖也不忘把这座培育了大红袍的寺院重新扩建修复一下,并赐名天心永乐禅寺。从此武夷山茶也像莲花一样成了佛教的重要承载物,这当然还因为武夷茶所特有的山水气质、岩韵禀赋以及“香清甘活”的自然心性。我在和这座寺院的泽道法师谈到禅茶时,他有过这样的妙论:修行者的生活就是茶味人生,先苦后甜,苦尽甘来。不会喝茶的人是不知道修行境界的,反之亦然,正所谓“茶禅一味”是也。我觉得算是参透“茶机”了。我想他的智慧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茶的启示。就像佛祖开悟于菩提树下,许多大德都在莲花的自然心性里得道一样,茶无疑也是修行者的重要凭借,无怪乎连英国的诗圣拜伦,在他著名的长诗《唐璜》里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样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山的红茶……”

武夷岩茶的历史性进程是从自然的“香清甘活”到考究的“色香味形”。清初,岩茶半发酵的制作法开创了整整一个乌龙茶时代,武夷山也成了当然的乌龙茶的发祥地。这种制作工艺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传到了闽南以及广东台湾等地。而影响则很快就波及了世界各地,日本人在上个世纪末就断言:“乌龙茶是原子时代的饮料”、“下个世纪是乌龙茶的世纪”,足见武夷山乌龙茶发明的纪元性意义。

还有一种产于自然保护区的正山小种,同样开始了全发酵茶——红茶制作的历史。这种茶在西方被称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也就是拜伦之所以要去求助武夷山红茶的原因吧。正山小种曾远销欧美,传入欧洲后即成为英国皇室的殿前御茶,流行于上流社会的“下午茶”也困之养成。在当时,欧美茶商几乎都把武夷茶作为中国茶的总称。清朝两江总督梁章钜甚至认为醉心武夷茶和倾销鸦片同样构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就是这位梁章钜晚年在他的《归田琐记》里,把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归纳为“香清甘活”,长期以来成了评定乌龙茶品质的标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那样轻易踏进岩茶的境界。随园老人袁枚就是渐悟武夷岩茶的修行者,开始“嫌其浓苦如饮药”,后来“徐徐咀嚼并体贴之”才渐入佳境,从而达到“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的心灵功效,最后终于走进了物我两忘的岩茶氛围之中。他在品尽天下名茶后,把武夷岩茶推为首位。乾隆帝在《冬夜煎茶》这首长诗中比较各种贡茶时,写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并得出“清苦原来是一家”的结论,我想一定是因茶的浸泡才有可能获得的悟觉。说明贵为天子乾隆的才华足可覆盖拜伦。他们同样都从武夷茶的境界里获取生命必要的养分,从而充分显现卓越的自然心性。

茶为“人在草木间”,因而是自然生命力在人类心域最重要的延伸。武夷山的茶以其绝伦的品质为我们留下了对武夷山水伟大自然力的探索空间。如果非得把这种品质表述于文字,那么最贴切不过的就是专家们归纳的“岩韵”二字。因而武夷山的茶被独一无二地称之为岩茶。

和地球上所有生命一样,武夷岩茶同样是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这些自然力共同孕育的结果。我们要探寻它在同类生命中的差异性,就必然得考究武夷山水的自然特质。武夷山这片面积仅六十平方公里的峰峦岩壑,由溪谷环抱,与外山不相绵延,形成了独立完整而奇异的地貌特征。武夷山属白垩纪武夷层,底部是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和火山砾岩相互交替层,地表土壤则为这些岩层分化的烂石和砾壤。陆羽的《茶经》对茶树生长土壤是这样认定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这就是明代徐勃《茶考》认为“武夷山中土气宜茶”的理论依据吧。武夷山的海拔多在五六百米左右,而每块巨岩皆独立成峰,相对高度多在三五百米之间。岩茶的茶园就分布在山麓下切处形成的深壑幽涧中,山影蔽日,风清泉冷。加上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阴凉湿润,云雾缠绕,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正所谓“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这就是武夷岩茶的生存环境。大自然的丰厚恩泽,让武夷山水在每一片茶叶里都注满了岩韵花香。因而我们品着岩茶,不仅仅在品几个朝代浓得化不开的人文积淀,更重要的是应该怎样品出叶片里吐纳的全部自然。

我是个天生愚钝缺乏悟性的人,在喝了近二十年的武夷岩茶后,也能勉强算是徜徉于茶境界门槛外的散步者吧?于是,为天心永乐禅寺的禅茶居写下了这样一幅茶联:“含山气,品茶祥,方无愧味中岁月;擢冷泉,洗物我,才见得壶里冰心。”说明我有信心在茶的氛围里把自己浸泡得更有茶味些。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武夷岩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
武夷岩茶大红袍百科
大红袍百科
为什么宋代斗茶是从福建风靡全国? 继唐以后,宋代饮茶之风更加普及,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寻常百姓都爱喝茶,可谓全民嗜茶。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宋朝人的生活十
大红袍
三坑两涧肉桂
核心正岩肉桂
水仙茶
武夷名枞
品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