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大红袍百科大红袍专家

岩茶非遗传承人游玉琼、王国兴:唯有热爱,才是技艺得以传承的基础

摘要:2018年,中国,福建,武夷山。 一场名为传承者的活动正在朝前推进着,这也许是迄今为止,武夷岩茶技艺传承史中最为考究的活动。 师父,弟子,技艺,传承,这是这个活动中最为核心的四个关键词。 十八位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以

2018年,中国,福建,武夷山。

一场名为“传承者”的活动正在朝前推进着,这也许是迄今为止,武夷岩茶技艺传承史中最为考究的活动。

师父,弟子,技艺,传承,这是这个活动中最为核心的四个关键词。

2018年,中国,福建,武夷山。一场名为“传承者”的活动正在朝前推进着。

十八位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以及他们挑选出来的一名弟子,将在接下来的数个月内,向武夷岩茶的爱好者们,展示他们最本真、最优秀的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

本期的两位首批非遗传承人都来自有着“武夷岩茶第一镇”之称的星村镇,一位是十八位非遗传承人中唯一的一位女性——游玉琼,一位是茶叶科班毕业、目前仍供职于职业技术部门的王国兴,他们推荐的传承者都是自己的儿子。对于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因为不同的成长和学习经历,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实践方式。但理解却是相似的,都认为:热爱,才是一门技艺得以传承的基础。

游玉琼+方舟:唯一的女性传承人和硕士学位的传承者

游玉琼+方舟:唯一的女性传承人和硕士学历的传承者

游玉琼:51岁,从事武夷岩茶制作33年,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茶叶产业体系南平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福建省优秀企业家。

方舟:28岁,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2016年于英国留学,从事武夷岩茶制作2年,“十三五”国家茶叶产业体系南平综合试验站成员。

当我们走进游玉琼位于武夷山星村镇的茶厂时,她正在和儿子讨论着“戏球研茶社”最新一期线上传播的方案。事实上,这只是她众多直播或者视频内容中的一个,对于新媒体的运用,游玉琼显得比较游刃有余。她是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唯一的女性,很显然,对于新生事物或者新的传播手段,女性天生就更敏锐。

对于新媒体的运用,游玉琼显得比较游刃有余。

握手,坐下,寒暄,泡茶,这是大红袍官网在武夷山探访的标配。这次不同的是,在我们握上游玉琼那双手的时候,敬意就油然而生。那是一双女性的手,却比一般女性的手显得有力而粗糙得多,被握在这双手里的,则是那33年的制茶时光。

“我理解的传统,不是固步自封、死守成规,是能够引导人不断创新的一种规律。作为传承人,也不是用来告诉别人我多厉害,其真正作用是提醒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手艺,同时也要把这门手艺推出山外让其他人看到它,欣赏它,赞叹它。”于“传承”一事,游玉琼女性的视角颇有见地。

唯一的女性传承人游玉琼

方舟是游玉琼的独生儿子,也是游玉琼推荐的传承者。“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望以及现实的无奈,这些年一直困扰着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吸引,亲情是很好的引入方式。方舟的回归,也许能起到很好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游玉琼说。

肤色白皙的方舟看起来并不像做茶人,2016年之前,方舟在英国华威大学(全球百强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如此算来,方舟大概应是武夷山学历最高的茶农之一。当被问及简历上制茶时间只有2年的事,方舟说:“实事求是,我毕业回来专业做茶的确才2年。从小看到大,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也是事实。”

方舟是游玉琼的独生儿子,也是游玉琼推荐的传承者。

学大数据的方舟是很标准的理工男,在探访过程中,数学、物理和生物的名词和理论随时抛出,且将艰涩的知识解释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科技和传统的关系,是辅助,不是替代。用现代技术让传统工艺插上翅膀,传统工艺的智能化升级才是真正的解放劳动力。”

方舟回国,是福建省组织部门引进的青年人才,按照人才政策机制,如果从政,他有着大好的仕途可走。但最终回到家乡武夷山,接过母亲手中制茶的担子,方舟说:“母亲从来没要求我回来,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回来最主要是为了母亲,也是对从外公辈创下的家族企业的不舍弃,如果用冠冕堂皇一点的话语来说,是对武夷岩茶产业的责任感。”

游玉琼+方舟:唯一的女性传承人和硕士学历的传承者

在回到武夷山仅仅两年的时间里,方舟已经获得福建省南平市专利三等奖一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理工男做茶农最不一样的是,他会用很多理化的方式来解决技术的问题——以往的武夷山茶农做岩茶,绝大部分茶师都是靠经验完成,而方舟却会通过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工艺流程的管理和规范,来研究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快乐倒青法”,是方舟把所学运用到做茶中最新的、且卓有成效的尝试。通过改变萎凋加温时木炭的排列方式而使茶青萎凋更均匀,同时更节省人力、物力成本。目前已做出了KPI,可按标准化进行操作。

理工男做茶农最不一样的是,他会用很多理化的方式来解决技术的问题

“知识和科技给制茶这个被认为传统的行业,带来的更丰富性和可选择性,等着我们去发现。”方舟说,“另外,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跨行业的整合,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等等都需要我们去尝试。”在新媒体传播上,方舟曾经主导过自家茶的宣传片 《传承人的传承人》、《茶老,恰风华正茂》、《时光且慢》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当你真正热爱一个产业的时候,你会不离不弃。”探访结束时,游玉琼、方舟母子真挚地说。

 

王国兴+王芦飞:学然后知不足,行而后知路远

王国兴,55岁,从事武夷岩茶制作33年,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原福建省福安农业学校茶叶专业毕业,1996年—2002年,任武夷山市茶科所副所长,2002年至今,在武夷山市茶业局质检科工作。

王芦飞:30岁,从事武夷岩茶制作10年。

王国兴+王芦飞:学然后知不足,行而后知路远

“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情怀和坚守。”这是王国兴的传承人寄语,也是我们在整个探访过程中听他讲得最官方和正式的话。这寄语于他,不是空话,而是生活里每一日的实践。

 “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情怀和坚守。”这是王国兴的传承人寄语

今年55岁的王国兴,供职于武夷山市茶业局。每天早晚他需要花上40分钟的时间,在相距18公里的星村镇的家和武夷山市区的单位间往返。所以,我们把探访的时间约在晚上。

农历六月的武夷山,晚上的风里仍残留着难得的一丝凉意。晚上八点,我们和王国兴如约相见,下班回到家的他仍一刻不闲,审评刚下焙的茶、翻看正在焙笼上的茶。对话正式开始前,他才刚刚吃过晚饭。这在晚饭在傍晚5点半就开餐的武夷山来说,几乎可以归入夜宵行列。

1982年,王国兴考入福建省福安农业学校茶叶专业9班学习,与同为非遗传承人的刘宝顺同学不同班。他们俩是当年福安农校限额招生的仅有的两个来自茶乡武夷山的学生。

1985年,王国兴毕业回乡被分配到崇安县武夷茶叶站工作。师从茶叶审评传奇式人物陈书省,主要任务是负责收购天心岩茶村一带的岩茶、半岩茶毛茶。“在学校的时候理论学习多,跟着师父的那几年都在一线实际操作,看了大量的茶,打下了审评的基础。师父透过审评,对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山场等等的理解和分析都非常深刻。”王国兴回忆。

讲起传统和传承,王国兴举师父当年的例子,“师父说,武夷岩茶求味不求香。当年收茶,高香的品种茶收毛茶时比奇种贵,但是拼配出来的茶等级却比奇种低。茶是用来喝的,重味不重香。这个话,很多年后我才真正悟透。”

“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感悟,许多事都需要经历,更需要时间,很多年后再回头看才会有所理解。”对于“传承”,王国兴说,“传承的事强求不了,也急不得。”

儿子王芦飞是王国兴在这次制茶大会推荐的传承者

儿子王芦飞是王国兴在这次制茶大会推荐的传承者,对于儿子,王国兴依然是这份淡然的平常心。

“他能把传统的精髓理解透,做到位,在某一方面能独当一面,就够了。做岩茶没有20年,不敢说‘理解’,他的路还长。”

王芦飞眼里的父亲,也总是做的多说的少。“父亲并不对我提什么具体的要求,凡事都只是让我去做。这十年下来我也形成了习惯,都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在揣摩不透,才会去请教父亲。”

王芦飞眼里的父亲,也总是做的多说的少。

今年30岁的王芦飞,2008年开始跟着父亲做茶,如今,是武夷学院茶学专业的在读生。“刚开始做茶的那几年非常迷茫,一直到2016年,用了整整八年的时间,才敢说自己对于武夷岩茶有了较深刻的认知,都还不敢说理解,也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的缺失,所以决定再去读书。”

讲起当年没去读大学的事,王芦飞也很坦然,“如果当年读了大学,我肯定不会学茶叶专业。现在我再去读书,虽然晚了几年,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于这次传承者制茶大会,王芦飞非常重视,“一次交流学习和自我评测的好机会,所以要用对待高考的态度来完成。”

王国兴+王芦飞:学然后知不足,行而后知路远

对于儿子王芦飞这些年的改变,王国兴的欣慰更多放在心里,挂在嘴上的只一句话:“技艺需要真正的热爱,之后才会有思考。理论和实践分不开,他能去学,都是好的。”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武夷岩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13859366756 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客服QQ号QQ号:5131798
武夷岩茶大红袍百科
大红袍百科
王顺明心中的那片红叶——琪茗岩茶 武夷山做茶的,牛人不少。但我并不是对每个大咖都有感觉的。而王顺明,却是我想结识和交往的。 早就听说过他的故事。本世纪初,上海有
大红袍
三坑两涧肉桂
核心正岩肉桂
水仙茶
武夷名枞
品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