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学家袁枚,除著名的《随园诗话》外,还有一部系统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叫《随园食单》,其中就包含“茶酒单”。可以说,袁枚不愧为清朝第一品茶师。 袁枚善于辨茶。...
人人都想品好茶。却少有人知,一泡好茶是怎样制成的。其实,在每一泡好茶的背后都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制茶师,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其品质的高低,制茶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批...
受聘“闽北慈善会”顾问,我有缘结识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的住持释泽道法师。每次访问祥寺,存素心、悟茶道的住持总是煮茶礼待,把茶当酒,与我谈禅论道,说理释经。讲述人与茶的自然和...
第一次见到陈拯的时候,他坐在那里,两眼通红。事实上,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他已经一天一夜没有休息了。不过,陈拯还是微睁双眼,平和安静地接受了我们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在离他不...
武夷山茶因品质卓越而著称于世。武夷山的千峰竞秀、迷雾沛雨陶冶出茶的灵气造就了“茶骨花香”的独特魅力。武夷山的优越生态环境繁衍出茶树名丛单丛1000多个,造就了茶树品种资源...
在文入学士眼中,武夷山的独特气候,不温、不火、不焦躁、不冷漠,是沾染了儒家平和中庸内蕴的典范。也正是因为这方土地时时处处都充满了“文化味”,才如此钟灵毓秀,培养了一辈又一...
武夷山有许多茶馆,有特色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在武夷山喝茶,喝的当然是岩茶,岩茶是武夷山的主流,虽然有些茶店也卖铁观音,但极少有人泡。到武夷山喝茶,最好喝水仙或是肉...
早春初夏里,去了武夷山。闽北有着大片的青山秀水水远山长,更去时皆是阴雨蒙蒙的天气,于是瀑布完美,烟云变幻。顺着脚步,在眼前徐徐展开了一大幅纯粹的中国山水画。我到武夷山是天...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茶叶像大红袍,如此珍贵,如此源远流长、蜚声四海。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名茶中的奇葩,高居“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被誉为“岩茶之王”、“茶中圣...
武夷山的竹子多,千百年来关于竹子的故事也很多。在武夷山景区,有一处称为毛竹洞的地方。这里修竹茂密,溪水潺潺,浓密的翠竹遮住了丹崖下的洞口,“洞里毛竹绿猗猗,枝干扶疏满洞垂...
每次到武夷山,几乎都是一次品茗之旅。武夷山的风景对我诱惑不大。一个天空净朗的周末,与朋友一道专程驱车前往武夷山,可以说这次武夷之旅没有他事,就是喝茶。 那天早晨从小城出发...
皓月星空,大王峰旁,置身山水间,喝上一口又暖又香的大红袍茶,《印象大红袍》在世界上最大的“茶馆”开张一周年了。自去年3月29日开始公演至今,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
游武夷山,上天游顶,品武夷岩茶是我读了《武夷山志》后梦寐以求的事。春天里携妻伴友游武夷山。经过一番相挽相扶相拥相挤的努力,终于登上了天游峰。 啊,沐浴在初春的暖暖阳光里,...
去多了风景名胜地,如果要去参观“教育圣地”,又选择哪里好呢? 山东出孔丘,东南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这两个地方不仅是儒家的圣地,而且都因为圣人的游历而闻名。...
我们在审美一件艺术品,音乐也罢,诗歌也罢,或者一幅画,一尊雕塑,往往忘记了自己作为审美主体的情绪表达,而忘情于艺术品创造者的情绪方式。这种对审美对象所显示的审美信息的感受...
5月14日,第十四届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暨武夷山国际旅游节休闲养生文化论坛,在武夷山高尔夫大酒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为南平市发展养...
回望中国这些年的茶叶发展,颇有些各领风骚数十年的味道,首先是安溪人策划的一系列轰轰烈烈的神州贩茶运动,他们用坚实的肩膀与脚步挑出了香飘华夏的观音铁韵,用闽南商人的睿智与坚...
和北方人大杯大碗喝茶不同,南方人喝茶讲究用小盅子。小到比北方档次高点的人家用的小酒杯还小,捏在手里,恍若无物。 在北方人看来,此等小盅子用来喝酒尚且不过瘾,况且喝茶?尤其...
冻顶乌龙与闽北乌龙有着深深的渊源,用冻顶乌龙的工艺制作武夷岩茶,以前我们没有听说,但这一次,我们却正好碰上了。 正值岩茶上市,在武夷山,我们偶遇了一位林姓的台湾制茶师傅,...
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开始,武夷山的茶已备受文人士大夫们的推崇,并赋予极高的尊荣身份,这在人类的审美视角和对环境意识习惯的范围中绝不是多见的。到了宋代,一般表现为生命的秘...